首页 > 通知公告

湘农办绿〔2016〕148号 湖南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6年全省“三品一标”工作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6日 09:25:35

各市州农业委员会:

今年7月,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三品一标”工作综合检查的通知》(湘农办绿〔2016〕119号),根据文件精神,由省绿办领导带队组成6个检查组,对14个市州进行了综合检查。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集中座谈等方式,围绕“三品一标”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情况、监管职责落实情况、获证单位生产管理规范性、获证产品包装标识合法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等五个方面内容,对全省14个市州40个县市区的“三品一标”工作及110多家产品认证企业,30家超市和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查督导。现将综合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形势较好。

今年以来,各市县农业部门对“三品一标”工作的重视有所提高,“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对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越来越重视,正在探索企业做大做强,全省“三品一标”事业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三品一标”工作有所加强。一是机构体系基本健全。所检查市、县均有“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和人员,其中自治州、娄底和常德等3市州成立了专设的绿色食品办公室,醴陵、双峰等近20个县成立了专设的绿色食品办公室,其他市、县都由编办下文设立绿办,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股)或农环站、检测中心等合署办公,大部分工作人员均具有检查员、监管员证书。二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对“三品一标”的政策支持有所加强。今年衡阳、株洲、湘潭等市等安排了专门的“三品一标”奖补经费,实行农业项目与“三品一标”挂钩政策,鼓励“三品一标”认证和产业发展。岳阳市将“三品一标”工作列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考核指标,长沙市农委将“三品一标”纳入年底业务处室的绩效考核,还有一些市正在按省里要求加强对“三品一标”的考核。县级有长沙县、浏阳市、湘乡市等20多个县对“三品一标”认证实行奖补政策和项目扶持。

(二)监管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各市州和县市区绿办基本都建立了以企业年检、市场监察、产品抽检为主的监管制度,有的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按照《湖南省绿色食品年检管理办法》,绿色食品企业年检有序进行。二是加强了市场专项检查和抽检抽查。今年上半年长沙市等5个市及长沙县等30多个县都组织人员对市场和超市进行了专项检查,对认证产品用标情况进行了监察,有的还发放“三品一标”宣传资料,提高消费者对“三品一标”的认识。湘潭市把“三品一标”企业作为部、省、市例行监测和风险抽查的重点,上半年共检查了“三品”认证企业96家。三是加强服务指导。许多市县绿办积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如湘潭县和湘乡市对申报企业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制定生产操作规程,指导企业规范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使用、规范“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浏阳市开发建设“浏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溯源管理信息系统”,把“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及产品作为追溯重点。

(三)认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从抽查的企业情况来看,许多企业都做到了制度上墙,对企业员工进行了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使用比较规范,基本没有发现违规用药情况。较大的认证企业和基地都建有检测室,开展企业自律性检测,如岳阳新泰和农业公司的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实行批批自检,桂东县玲珑王茶业公司坚持对每一个茶农的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测。企业用标越来越规范,检查中未发现扩大用标和冒用标志的行为,在市场标志检查时也未发现冒用标志的行为。随着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逐渐显现,一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和开发越来越完善,如保靖黄金茶,今年由持证人授权8个企业(合作社)使用这一品牌,每个企业的生产面积、产量和标志使用数量都进行了登记管理。

(四)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设进展良好。这次检查对全省40个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实行全覆盖,绝大多数示范企业非常珍惜这一荣誉,在基地醒目位置安装了示范基地公示牌,大多数企业还在基地进行制度上墙、生产技术规程上墙,部分示范基地还悬挂了“发展绿色食品、造福人类健康”等宣传标语。示范企业的标识标志使用都比较规范,生产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许多企业感受到建设示范基地后,企业知名度提高,获得的产品订单增加,有些企业正在研究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如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计划扩大示范基地规模,正准备申报1000亩有机茶。

二、存在问题不少。

(一)机构人员少任务重。按照我省“三品一标”省市县三级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市、县两级绿办至少需要2-3个专(兼)职人员,认证产品多的市、县需要有4-5个专(兼)职人员,县一级至少需要3个以上专(兼)职人员、产品较多的县需要4-5各专(兼)职人员。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市州(县市区)绿办工作机构未能单设,主要是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兼职绿办工作的人少,专职绿办工作的人员更少,有的市县区只有1人兼职绿办工作。很多市县区绿办人员都是新调整人员,对具体业务工作还不够熟悉,缺乏应有的思路和抓手。

(二)产品复查换证率低。由于认证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责任和风险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不高,“三品一标”品牌效应难以凸现等原因,许多企业存在“重认证、轻续展”的现象,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一直偏低,有的无公害获证企业为了评定项目或产业化企业只拿证,不用标,导致“三品一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监管档案记录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检查中发现,不少市县区绿办监管记录档案不完善,有些市县区基本没有。有些企业基地,特别是种植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生产记录不规范、不完整、过于简单的问题;存档资料不全,培训记录不全;有的农药肥料使用记录不完整,用药记录不规范,未注明防治对象。

(四)标识监管不够到位。市场和超市的检查发现,我省认证企业的产品存在着不用标,用标不醒目的情况,大部分企业均未使用防伪标识;相比之下,外省产品用标醒目,使用防伪标识的较多。部分企业用标不规范,产品包装上无GF码,还沿用LB编号;有的企业包装与证书上名称不一致、包装设计标识颜色擅自改变,有的地理标志产品证书下发后未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五)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一些认证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不完善。部分企业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内检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企业对绿色食品的用药规定没有认真掌握,使用了不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目录内的杀螨剂丁氟螨酯、杀菌剂咪鲜胺等药品。

三、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是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年农业部出台《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后,省农委也出台了实施意见,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按照这两个文件的要求,把“三品一标”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抓出成效。

(一)进一步落实“三品一标”扶持政策。省、市、县三级都要积极争取,将“三品一标”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列入省、市、县财政预算。要与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衔接,把各项农业项目投入与“三品一标”发展相结合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抓紧抓实“三品一标”工作。各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要建立和完善认证监管制度,严格按制度开展工作;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企业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确保质量安全,发挥“三品一标”认证对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引领作用。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这次检查中发现了不少认证监管问题、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和标志使用问题,各市县农业部门要对有关问题进行对照检查,认真整改,整改情况要如实反馈上报。

联系人:省绿办刘申平  电话:0731—82296157  邮箱:2477604829@qq.com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