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拉卡胶合成碎肉充当牛排的新闻报道引发了市民热议。人们在焦点集中在含卡拉胶的牛排是否安全、食品添加剂的含量比重、人造合成肉类是否有误导消费的嫌疑等问题……事实上,市面上“拼接”“合成”食品不在少数,广州市消委会对“鱼丸”、“牛肉丸”、“猪肉丸”等的肉制品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了不少猫腻。
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对于鱼虾、海产品这类源性成分,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本次比较试验仅按照相关标准,对牛、羊、猪及禽类源性成分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海欣牌灌汤福州大鱼丸、安井牌“仿墨鱼丸”、 安井牌闽南脆丸、三全牌海鱼包心丸、海欣牌香港撒尿肉丸(牛肉风味)中均检出猪、鸡、鸭三种肉类成分;胜利宝牌肉丸(含牛肉)则检出牛、鸡、鸭三种肉类成分。市场售卖的鱼丸、鱼蛋、墨鱼丸等产品,仅两款未检出其他肉类成分,可见“拼接”肉丸之泛滥。
作为消费者,谁都不愿意买到用猪肉和各种添加剂合成的牛肉丸,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去选购肉丸产品呢?湖南绿色食品网为大家总结了几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厂家。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会在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成分等各项指标进行明确的标注。其次,看产品名称和配料。“牛肉丸”和“牛肉味丸”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其成分却千差万别,一定要仔细比对配料表,认清其添加了哪些成分。再次,对比实物。正宗、安全的肉丸子,鲜味比较淡,外表有肉筋,可以看到肉的纤维;而用几种肉拼接的速冻丸子价格可能更低,要慎买。
寒冷的冬天是吃火锅的好时节,而火锅必然少不了肉丸子的参与。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上用普通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和形状而制成的“仿生食品”比比皆是,许多打法律擦边球的黑心商家“挂羊头卖狗肉”。湖南绿色食品网提醒这类商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配料表标注原则,标称为“鱼丸”、“牛肉丸”、“猪肉丸”等的肉制品,如掺有其他动物源性成分,商家及企业,必须在标签上标示,否则涉嫌违法。同时也提醒消费者,买肉制品时一定要多多观察和比对,不要被黑心商家给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