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欢餐前喝点汤,汤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有助于我们健康养生。但是您知道喝汤有哪些误区吗?今天湖南绿色食品网就来给你揭开喝汤药的四大误区。
误区1: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专家表示,骨头里面的钙可溶解在汤里的量非常少,10公斤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有人检测,一碗骨头汤约含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钙800毫克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误区2:吃肉不如喝汤。
肉汤鲜味往往超过肉,人们由此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汤里去了,汤比肉更有营养。专家表示,老火汤的鲜味,是因肉类经水煮后,一部分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如果汤煲了2小时以上,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仅仅为肉中的5%左右,剩下的还有95%的营养成分全部都留在了“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口感,而大量营养还是在肉渣里,吃肉不喝汤等于是捡芝麻丢西瓜。
误区3: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专家说,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氨基酸等,总称“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嘌呤也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尿酸高,尿酸高是导致痛风的罪魁祸首。因此并非人人都能喝老火汤,因嘌呤等含氮浸出物要经肝脏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嘌呤过多会加重肝肾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油脂和糖有关,所以痛风、糖尿病患者,少喝老火汤。
误区4:煲汤越久,营养越好。
有的人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就会越好。但经长时间煲煮,许多营养素被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就越厉害,被破坏的维生素就越多。汤中仅含少量蛋白质溶出物、糖分、矿物质,只比白开水多点营养。
湖南绿色食品网让你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汤,不小心让你颠覆了对汤的认知。所以科学看待食品安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湖南绿色食品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绿色食品,只为科学造福人类健康。既然知道喝汤的误区和禁忌有哪些,那就应该科学喝汤,这样才能喝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