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信息

湖南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4日 09:45:51

  发展生态绿色食品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发挥湖南农业资源禀赋优势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全省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2020年初,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链纳入到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本报告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我省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供领导参阅。

  一、我省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

  我省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食品工业增长迅速,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9年,全省规模食品工业(不含烟草)增加值同比增长6.9%;全省规模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189.4元、同比增长4.0%,总量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3位。截至2019年,全省持证食品生产企业7500多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261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17家食品企业先后在港交所和A股主板成功上市。部分子行业发展较好,我省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果蔬加工、精制茶加工、方面食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等6个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食品工业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产业集聚稳步推进,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等重点园区食品工业增长强劲,平江食品工业园、安化黑茶产业园、华容芥菜产业园等一批食品产业特色园区快速发展。

  2.品牌建设稳步推进

  大力推进“4+4+20”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培育了4个省级区域公共品牌、4个片区品牌、20一县一特特色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两品一标认证,截至到20208月底,全省有两品一标产品2707个,其中,绿色食品2368个、有机食品242个(9成以上是茶叶品类)、农产品地理标志97个。绿色食品企业1185家,有机食品企业77家,授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企业605家;预计2020年全年两品一标产品总产值610亿元,占食用农产品总产值比重超过15%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人才队伍实力雄厚,我省有袁隆平等6位院士分别从事杂交水稻、油菜、生猪肉类制品、蔬菜、茶叶、水产等生态绿色食品产业相关研究工作,研究团队为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体系,企业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唐人神集团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多家生态绿色食品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南果秀食品2019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孵化平台等建设加快推进,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宁乡分中心作为该校在中部食品园区的第一个技术服务平台落户宁乡经开区,加加食品获批国家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二、我省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省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仍有四大短板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龙头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有待提升、支撑保障能力相对薄弱。

  三、四个强化推进我省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我省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增长潜力大。下一步应抓住居民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和推动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机遇,从强化基地建设、强化龙头引领、强化品牌建设、强化要素支撑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1.强化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生态绿色食品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依托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农副产品基地,加强规划指导,择优推进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材料支撑。优化空间布局,依托长沙的市场优势和洞庭湖区优质丰富农产品的资源优势,重点做大做强长沙粮油乳茶加工、岳阳粮油茶水产调味品加工、常德粮油酒水产品加工、益阳一县一品一特4个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将环洞庭湖区打造成产业链核心,支持大湘西及其他地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绿色食品产业。

  二是聚焦标准化提升基地发展质量。加快标准制修订,结合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组织修订地方标准,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标准升级,开展国际对标和行业对标行动,逐步缩小与国际标准差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推行按标生产,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规模,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按标生产;创新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管理模式,规范种养殖生产档案,引导农户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

  三是搭建生产基地与生态绿色食品企业的对接平台。加强优质稻、生猪、油菜、油茶、蔬菜、水果、茶叶及水产品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对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原材料专用基地,或者通过联合、租赁等方式,稳定企业与绿色食品原材料生产基地的供需关系。

  2.强化龙头引领,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一是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库,通过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三类500企业;加快外向型食品工业加工区建设,承接国际知名食品生产基地转移,争取雀巢、亨氏、亿滋、玛氏等食品企业巨头将中部区域总部落户湖南。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龙头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在基地扩建、工艺升级、品牌宣传和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聚焦短板加快产业补链强链。把握大型乳制品企业布局湖南的机遇,支持本土企业进行高标准牧场建设,加快乳制品业发展。高度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支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推动湘酒中兴;重点支持酒鬼酒、湘窖酒业等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加快集群发展,做强湘酒招牌。着力发展老年人功能食品、中央厨房等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向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园集中,支持将宁乡经开区(国家级农科园)打造成千亿绿色食品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永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四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农副食品精深加工、食品制造等龙头企业与农业协同发展,根据企业原材料需求,鼓励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形式,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培植农业产业联合体,推广乡镇+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探索采用价格补差、税收返还等方式,鼓励生态绿色食品企业采购一定比例的本地大宗农产品原材料;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湖南生态绿色食品。

  3.强化品牌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加大对企业两品一标认证所需的检测费、认证费和标志使用费等的补贴力度,探索将认证结果与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开展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授予相关荣誉等政策挂钩,调动企业认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管理,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严厉打击冒用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维护两品一标的质量信誉,提升社会公信力。

  二是擦亮湘味品牌。加强对我省传统食品的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和认定,传承和挖掘老字号湘味生态绿色食品,打造一批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食品品牌。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运用,抓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战略机遇,加快大湘西、湘南片区生态绿色食品品牌的培育,重点打造湖南茶油”“湘江源蔬菜等区域公共品牌。加强企业品牌资源整合,依托唐人神、金健米业、克明面业、金浩茶油、安化黑茶、果秀食品等优势品牌进行整合,增强品牌效应,提升品牌的市场知晓度和认可度。

 

  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绿色食品进社区、进学校、进超市等集中宣传推介活动,邀请媒体走进获证生态绿色食品企业,深挖典型案例,讲好品牌故事;旗帜鲜明的号召全省人民吃湖南粮、喝湘江水、品湖湘味。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农博会和展示展销会,继续办好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争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落地长沙。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力度,开通市县优质产品特色馆,促进生态绿色食品上线销售。

  4.强化要素支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议成立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智能制造改造、品牌策划、营销渠道拓展、商贸流通等方面对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园区和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开展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投资,通过同股同权、固定分红、基金担保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绿色食品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企业上市,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加强科技支撑。依托我省在机械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加大在干燥机械、烘烤机械、冷冻机械、挤压膨化机械等先进食品生产设备的研发力度。积极培育面向生态绿色食品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在原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全流程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融合。支持湖南农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参与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建议对于生态绿色食品企业适当放宽科技创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及平台认定等方面的标准。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加强食品技术研发、检测、物流、标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生态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基地)为重点,发挥我省检验检测园产业优势,促进检验检测产业链与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支持田头预处理设施、产销地冷库、冷链运输、冷链批发市场等冷链建设。挖掘我省文创产业的人才优势,加快培育在包装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和平台。

  四是加快人才培养。支持生态绿色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专业技术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调研组组长:谈文胜

  副 组 长:唐宇文

  调研组成员:唐文玉 刘琪 田红旗 周亚兰 罗会逸

  来   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124号《对策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