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县动态

乡村振兴丨湖南衡山:“叫得响”“拿得出”“卖得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7日 09:51:07

初夏时节,走进湖南省衡山县萱洲镇天水村的红脆桃基地,绿树掩映间红脆桃饱满水嫩,散发馥郁芳香,红润光鲜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红彤彤的,又大又圆。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充足的日照、优良的水质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土壤,天水村的红脆桃肉质甜脆爽口,口味清香怡人,深受消费者喜爱,被当地群众称为仙桃贡品

 这是一张乡村振兴丨湖南衡山:“叫得响”“拿得出”“卖得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的配图

2019年,衡山红脆桃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2020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称号。

近年来,衡阳市在农业产品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除了衡山红脆桃,我们还有金甲岭萝卜’‘三樟黄贡椒’‘衡阳台源乌莲等许多好产品。衡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擦亮了衡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也让我市农产品的分量越来越重。

叫得响”“拿得出”“卖得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

这两年,衡阳县的湘黄鸡走俏得很,不仅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设立了33个直营店、形象店,还建成了一个县电商产业园和117个农村电商点。在尝到了绿色养殖的甜头后,石市镇观音山村的新农人陶建华说:不打疫苗,不用抗生素,不用饲料,用碎米、糠、谷养的鸡是咱的金字招牌,接下来还得加强全产业链标准化养殖,带动鸡接着涨身价。

在祁东县,黄花菜良种繁育已成为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首选条件。目前,全县建有2个面积100亩的种质资源库,拥有观赏、食用黄花菜品种300余个;在黄土铺、官家嘴、石亭子等黄花菜主产乡镇,建立面积在1000亩以上黄花菜良种繁育基地9个,形成黄花菜良种繁育基地群。2021年,该县销售黄花菜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种植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黄花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草

……

拥有越来越多叫得响”“拿得出”“卖得好的农产品,正是衡阳市农产品整体实力增强的表现。

一直以来,衡阳市高度重视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发展工作,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有效提升了特色优势农产品品质。截至2021年底,衡阳市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68个,两品一标生产企业115家,两品一标总产值逾200亿元;绿色食品认证248个,有机食品认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8个。

如今,衡阳农产品品牌建设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局面。

两黄两茶一花特色明显,三樟黄贡椒8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衡阳油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南岳云雾茶获评湖南十大名茶祁东黄花菜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一县一特来势良好,衡南县、常宁市、耒阳市发展油茶产业,衡东县发展黄贡椒产业,祁东县发展黄花菜产业,衡阳县、衡山县发展湘黄鸡产业,南岳区发展茶叶产业,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发展蔬菜产业,珠晖区发展萝卜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有衡南县的清泉农夫、衡山县的衡山善品、常宁市的塔山山岚茶等。

一村一品焕发活力,像祁东县黄土铺镇的黄花菜、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的塔山山岚茶、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的花椒、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的禽蛋、衡山县永和乡龙凤村的沃柑等,均充分发挥了本地资源优势,提升联农带农、富裕增收效果。

三品一标衡字号做大做强

菜爱挑有虫眼的,青菜烹饪前用米汤水泡半小时……以前,要吃上一道放心菜,大家得花费不少心思。

现在,随着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品种丰富了、产品优质了、品牌升级了,生产越来越标准了,一大批绿色有机放心农产品陆续上市,让百姓吃得更安心、更舒心、更开心。

农产品两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指的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衡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相较于传统两品一标侧重对生产经营主体、产地的认证及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三品一标更注重对具体生产过程进行布局、规划,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这是一张乡村振兴丨湖南衡山:“叫得响”“拿得出”“卖得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的配图

《衡阳市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要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衡阳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320个以上。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累计培育企业品牌20个、农产品品牌30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2个左右,争取打造一批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5个县实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在5个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打造35个市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创建2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同时,《方案》还确定了22项重点任务。

在品种培优上,将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开展金甲岭萝卜、三樟黄贡椒、衡山红脆桃、常宁无渣生姜、衡阳调羹白等地方良种的提纯复壮,加快寺门前猪、湘黄鸡、长永甲鱼等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以土著鱼类驯化养殖为重点强化原良种保纯复壮;加快培育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和短季、抗镉、宜机棉花品种。

在品质提升上,通过加快推广优良品种,使衡阳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旱粮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稳步推进三高(高产、高油、高油酸)、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双抗(抗病、抗倒伏)的宜机化油菜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推广茶叶无性系良种,衡阳市茶叶无性系良种率达70%以上。蔬菜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推广三品(叶类菜、瓜果菜、根茎菜)四优(黄花菜、香芋、食用菌、加工辣椒)等品类优良新品种。

在标准化生产上,将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为重点,逐步构建湘黄鸡、生猪、黄花菜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到十四五末,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全程按标生产;每年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5年实现全部产粮大县、单项经济作物主产县全覆盖。

在品牌建设上,将全力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探索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培育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的一县一特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开展市级、片区区域公用品牌和一县一特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布。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作者单位:衡阳日报社

责任编辑:肖玉婷 陈薇西 段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