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果园绿波漾动,热浪灼人。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和平溪乡致远生态合作社堆满黄桃的冷库里,工人们正忙着给桃子套袋、装箱,手脚不停,空气中飘荡着桃果的甜香。“这是今年最后1万斤桃了,几天前就预定好了,好多顾客找上门来都没货了。”黄桃供不应求,老板朱永秋喜上眉梢。
麻阳致远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打包黄桃
朱永秋所在的麻阳致远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黄桃园,是该县特色产业办遴选的10个黄桃生产示范园之一。几年前,由于缺技术,缺经验,他的黄桃园连年歉收,亏损严重。经由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技术帮扶,提供社会化服务,朱永秋的百亩黄桃园今年喜获丰收,比去年增产近5万公斤,纯利润达40万元,扭亏为盈。
据了解,今年麻阳黄桃丰产,产量约5.2万吨,同比增长58%,价格比去年高出2块多钱一斤,商品果率增加了40%。
麻阳致远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果园的杀虫灯
麻阳特色黄桃产业如何实现提质发展,让农民增产致富?
“在肖伏莲等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我们在黄桃的管理技术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生物防控病虫害方面,经验丰富了许多。”在果园内,朱永秋介绍起诱蝇球、诱虫糖醋液、杀虫灯等各类防治工具。今年,为提升黄桃种植技术,朱永秋还积极参与县里组织的农技培训班,在技术服务组专家的帮助下,学到了不少种植要领,现在他已成为麻阳黄桃乡土人才中的一员。
“我们黄桃组针对每个果园的生产环境提出指导建议,帮农民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麻阳乡土人才黄桃小组组长田海峰表示。
近年,麻阳大力发展“一特两辅”特色产业,为黄桃“专属定制”发展战略,组建了由县聘专家和乡土人才组成的培训小组,采取“会议培训、实地会诊、技术交流、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在全县组团式开展黄桃技术培训与服务,促进黄桃产业提质增效。自今年2月份以来,麻阳共开展产业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园区交流168余次,果农参加人数达2880余人次。
石羊仙庄老板张吉浩的百亩黄桃树需要剪枝,但经验丰富的剪枝人员稀缺,同样有需求的还有尧市镇金鑫隆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刘洋等10余位黄桃种植大户。
麻阳黄桃
麻阳推广的乡土人才社会化服务精准解决了这个难题。 “今年我们家果园,都是麻阳苗人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员来剪枝的,遇到任何难题,几乎是随喊随到。”张吉浩说。
“除了剪枝和巡园,他们还会帮忙对接有机肥团购渠道,提供农机服务,解决我们的一系列问题。花点小钱,得到一条龙式服务,省心又省力。”尧市镇果园老板刘洋对技术服务队“保姆式”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本土的黄桃专家牵头,组建5支有偿社会化技术服务小组,县里按照服务范围给予一定补贴,社会化技术服务队伍服务范围广,价格低廉,直接惠及果农。”麻阳特色产业办唐祥稳介绍,创新技术服务补贴机制激活了技术服务内动能,推动了黄桃种植的科学化管理。
黄桃品质跃升了,塑造细分市场、强化品牌效应同样面临挑战。“之前黄桃市场的售价比较混乱,黄桃没有统一的分级标准,麻阳黄桃品牌难以打响。”唐祥稳表示。今年来,县农业特色产业办为黄桃制定了严格的种植和选果标准,并出台指导性文件规范价格,对不同级别的桃子采取阶梯价格售卖。
黄桃大丰收,果农喜开颜
“专家直接到园里教怎么分级采摘,提供桃子分级板,实行源头分级,不同品相的果子卖不同的价钱,顾客一目了然。”51岁的唐水英在致远生态合作社务工4年,熟悉果园从采摘到包装整个工作流程,今年黄桃喜迎丰收,她的工资同步翻番。
“品相好,无斑点,个头圆润达300克的桃子是特级果。今年市场指导价为12.8元/斤。”麻阳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玲介绍,麻阳种植黄桃环境优越,加之果实不套袋,黄桃表皮晕染着一抹胭脂红,口感更自然香甜,被顾客亲切称为“阳光果”、“仙女果”。
“通过分级采摘,市面上精品果的品质更高了。今年盒马生鲜、美团优选与我们签订销售合同,商家对我们的果品很满意。”除了和高端超商合作,泰丰公司老板滕桂莲收购的精品黄桃远销香港,让麻阳黄桃品牌更响亮,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一审:卢嘉俊;二审:黄巍;三审:肖军
通讯员:谭雅丽 孙维斯
[责编:卢嘉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