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信息

创新地标农产品培育模式 推动湘江新区乡村振兴品牌建设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4日 15:07: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在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创新工作举措,大力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与模式创新,形成一系列在全国全省范围具有较高品牌辨识度,并与四个新区建设相适应的品牌农业,以一地一域精彩为全局全域添彩

  一、创新地标农产品培育模式,赋能品牌农业大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重要的农业知识产权,是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其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创新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模式,探索将地理标志培育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共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开展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知识产权助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品种培优、品牌打造、品质提升、标准建设的系统工程,是驱动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实施农业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地理标志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6月,全省共有地理标志308个(件),其中地理标志产品8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228件。涌现出了安化黑茶、邵阳茶油、靖州杨梅、炎陵黄桃、樟树港辣椒、宁乡花猪等一批知名地理标志,形成了茶叶、茶油、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优势集群地理标志产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332家,带动关联企业5000余家,相关产业产值逾1500亿元。

  2018年至2022年,长沙市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农业品牌建设奖励资金,用于扶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品牌建设,建立了农业品牌的培育、管理、保护体系。成功培育并申报了沩山毛尖、大围山梨、乌山贡米、葛家鸡肠子辣椒、长沙绿茶、北山梅、宁乡栀子等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沩山毛尖2021年实现茶叶总产量420.18吨,总产值2.85亿元,解决就业3000多人,茶农增收5000万元以上,成为沩山乡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推动沩山乡入选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大围山梨规模种植40年,于2018年成为湖南省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在第1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其品牌价值超2.3亿元。

  二、创新地标农产品培育模式,亟待瓶颈制约新突破

  目前,湘江新区拥有雨敞坪镇韭黄,莲花镇黄桃,学士街道葡萄,白箬铺镇水果莲、瓜蒌等农特产品,但在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的地标农产品、在国家质监局申请地标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均无一个。直面现实,我们需要突破四个方面的瓶颈制约,才能迎头赶上。

  (一)申报地标农产品,需要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农户抱团发展,因而需要多方合力谋划、加强政策引导。地理标志是一种集体产权,地标农产品培育,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多方推动,企图由某个部门、某个企业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如产自雨敞坪镇的岳麓韭皇,建设了3000余亩韭黄种植示范园,主要由长沙湘润农业公司独挑大梁,其他散户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均不大,尽管形成一定规模和口碑,但仍存在现实困难。

  (二)申报地标农产品,需要推动专业人才与品牌农业深度融合,因而需要链条式推进、系统化培育。莲花镇黄桃、白箬铺镇水果莲,品质及口感,并不比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炎陵黄桃、湘莲逊色,但由于多年来缺乏专业机构的系统性指导,商标资产未归集、质量标准未推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未布局,种植规模和产能有限,导致消费者很难对其品牌和质量产生认同和信赖。

  (三)申报地标农产品,需要充分发挥品牌农业的产业链价值,因而需要增强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学士街道的天露葡萄,种植面积近1000亩,但由于其精深加工和循环加工缺失,品牌意识薄弱,产品形式单一,最高售价为38/斤,较之四川地标农产品、动辄上百元/每斤的彭山葡萄,差距较大。缺乏地标金字招牌的品牌溢价能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四)申报地标农产品,需要充分挖掘农特产品的历史溯源,因而需要大力彰显品牌底蕴、增强品牌力。申报地标产品,至少需具备20年以上的历史渊源。雨敞坪镇韭黄可溯源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靳江韭黄,曾一度远销日本、香港,民间还有挑一担韭黄出去,换一辆自行车回来的说法;学士街道天露葡萄,苗种源自葡萄之乡梅溪湖,也有20余年种植历史。对于口口相传的农产品,还得将其种植历史、品质特征、地域文化等修编在册,补好功课,才能在申报地标时,做到有据可查,让产品背后的人文内涵,突显出深厚的品牌价值。

  三、创新地标农产品培育模式,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以地标农产品赋能乡村振兴,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要切实创造条件,使地标农产品培育取得实效,打造一批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以绿色动能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一)将区域品牌打造和地标申报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掌控地标农产品培育的方向盘。一是实施商标效能和品牌效益提升计划,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农业品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的第一步。可以雨敞坪镇韭黄,学士街道葡萄等农特产品为重点,鼓励现有农业品牌经营主体扩大种植和经营规模,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向湖南省商标品牌协会或湖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申报省级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二是规划地理标志培育专项资金,将区域品牌打造和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纳入考核。以街镇为单位,完善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机制,建立地理标志梯次培育库,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格局;将区域品牌打造和地理标志培育申报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并纳入目标绩效考核。设立规划地理标志培育专项资金,打出政策组合拳,如街镇申报地理标志,其品牌策划费、检测认证费等由财政拨款补助,对申报成功的产品每个奖励30万元,以真金白银激发产业升级动力。

  (二)成立品牌农业发展协会,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掌握地标农产品培育的通行证。一是成立品牌农业发展协会,组建专家智库。邀请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以及专业服务机构,加入品牌农业发展专家智库。充分发挥院士农业的示范引领和专家团队的科技助农作用,从规模化经营、生态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发力,探索构建种植标准、品质标准、管理标准、加工标准等全方位的标准体系。二是成立标准贯彻指导服务小组,建立贯标跟踪服务机制。选择一批文化水平较高、育苗技术较好的农民,组成农民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慧农课堂,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对农户进行定期培训和现场督导。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农户贯彻标准体系,形成科学种植、智慧养殖、规范生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出效益。

  (三)推进品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创设新型农业长效发展机制,抢占地标农产品培育的高速路。一是以产业基地建设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三产融合。建立地标农产品原种保护、良种繁育、生态种养、品质控制、标准生产、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做到街有示范区、镇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进外部资金、专业机构,同时鼓励农民投资入股、合作经营,共同做大精深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二是建立政府+协会+专业机构+基地+龙头企业联动工作机制,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充分调动产业协会、专业机构、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发挥顶层设计、政策扶持、专业引领、平台支撑、示范引领的系统效能。可通过服务采购、专项激励,重点强化专业机构对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的专业指导和精准服务,常态化推进地标农产品的开发应用工作。

  (四)充分挖掘农业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用好地标农产品培育的加油器。一是以农特产品的历史人文为内核,厚植品牌底蕴,传播品牌故事。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应用中,可以将传统农业知识与区域文化充分结合,把古代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呈现历史溯源,厚植品牌底蕴。如拍摄专题宣传片、编辑出版宣传册、推出品牌金榜、打造文旅或农旅品牌盛典等,从现代商业文明的视角讲好品牌故事。二是充分发挥农业文化遗产功能,有效利用地标品牌引资引智。借助广交会、农交会、农博会等,面向国际市场的推广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拟申报的地标农产品,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鼓励各地区结合当季农业生产、农村风情风貌、乡土民俗文化等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主题农事节庆活动等,以农业文化的动能,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湖南湘江新区统战工作部)

  来源:《长沙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