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信息

湖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10:27:34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统筹部署,实施我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提升我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水平,为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贡献湖南力量。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主线,以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为目标,以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动力,突出大协作攻关、优机制推广、强政策支持,促进全要素补齐短板、全环节融合打造、全领域带动提升,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着力提升我省主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立足我省资源禀赋、现有基础和生产条件,聚焦4类重点作物,遵循 5项基本原则,实施6大专项行动,强化7方面保障措施,加快推动我省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单产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按照产需形势、单产潜力,采取分层次推进方式,对产能提升有需求的水稻、油菜,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实施;对单产提升潜力较大的大豆、玉米,在单产提升行动中率先实现突破。

  (二)技术集成,突破卡点。聚焦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底盘技术、领域,加强协作攻关,做好技术储备,加快转化应用,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强化现有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加快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

  (三)集聚力量,补齐短板。发挥行政推动主导作用,协调各部门支持,科研、教学、推广全程参与,集聚资源、集中力量,集约项目、加大投入,形成推进单产提升的工作合力,破解良种选育、地力提升、农机研发、良法集成、主体培育、产后加工等“瓶颈”。

  (四)示范带动,均衡增产。立足现有基础,统筹兼顾主产区和非主产区、高产区和中低产区,明确不同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攻方向,打造示范基地和优势产区,将中低产区提升为高产区、高产区打造成标杆区,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五)绿色高效,持续发展。坚持绿色与增产结合、节本与增效兼顾、产量与品质并重,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肥节药、立体复合种养等绿色高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三、行动目标

  按照“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的总体安排,由点到面、由片到县,全要素集成、分作物实施、整建制推动,带动水稻单产每年提高0.5~1个百分点,玉米每年提高1~1.5个百分点,油菜每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大豆每年提高0.5~1个百分点。

  2023年,单产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水稻打造18个单产提升示范县、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2%,带动全省平均亩产提高3-8公斤;油菜打造10个单产提升示范县、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3%;玉米打造2个单产提升示范县、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4%,带动全省平均亩产提高3-5公斤;大豆打造3个单产提升示范县、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8%,带动全省平均亩产提高3~6公斤。

  2030年,通过高产多抗优质品种的更新迭代、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应用、农机农艺良种良田良制的融合配套,推动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全省水稻平均亩产达到470公斤,比2022年提高30公斤、增幅7%;油菜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比2022年提高33公斤、增幅28%;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28公斤,比2022年提高46公斤、增幅12%;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90公斤,比2022年提高20公斤、增幅12%。

  四、技术路径

  (一)水稻

  以“集中育秧、机械栽插、节水灌溉、侧深施肥、一喷多促”为重点,巩固提升中稻、大幅提升早稻和双季晚稻产量。选育推广超级稻品种,加强耐高低温、抗倒伏、抗稻瘟病等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推广,推进早熟、高产早稻品种选育推广,选育推广再生能力强、耐碾压、宜机收的高产优质再生稻品种。集成推广集中育秧、机插机抛或有序抛秧、节水灌溉、增密减氮、侧深施肥、一喷多促、机收减损、秸秆粉碎均匀还田等关键技术。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突出抓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秆潜蝇、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稗草等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二)油菜

  以“增密度、扩机播、开三沟、分段收”为重点,大幅提升冬油菜产量。选育推广低芥酸低硫苷“双低”、高油高产高抗“三高”的油菜品种,湘南“稻稻油”三熟制地区选育推广180天以内的短生育期高产品种。加大直播耐密植、矮化抗倒品种选育攻关力度,提高直播油菜种植密度。集成应用稻田开深围沟、高密度机械化播栽、油菜缓控释专用肥、联合或分段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开展“一促四防”(促进生长结实、防治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后期早衰、防“老鼠尾巴”),落实杂草综合防治技术。抓好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等病虫害防治。

  (三)玉米

  以“品种耐密植、单粒精准播、肥料配方施、适期晚机收”为重点,提高种植密度、出苗整齐度和籽粒成熟度。选育推广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品种,短期内将种植密度普遍提高到3500~4500株,利用5~10年提高到5000株左右。加快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大面积推广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品种。集成推广精量播栽、合理增密、化控防倒及缓控释肥施用等关键技术,因地制宜发展软体集雨窖等蓄水设施。落实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布防任务,突出抓好地下害虫、玉米螟、粘虫、纹枯病、南方锈病、茎腐病、小斑病等病虫害防控,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四)大豆

  以“优化模式扩面积、商品种子加包衣、精细机播增密度、生物育种产业化”为重点,选育推广高油、高蛋白、高产、多抗品种,加快选育结荚位高、成熟期一致、落叶不裂荚的宜机化品种。加强株型改良,选育推广小叶耐密品种,力争种植密度普遍提高4000~8000株。加快筛选推广耐荫、耐密、抗倒品种,满足带状复合种植用种需求。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应用,选育推广高油、高蛋白、高产、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推广机耕机播机收、芽前封闭除草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间套复种,示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抓好大豆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病毒病、斜纹夜蛾、卷叶螟、点蜂缘蝽、豆荚螟、食心虫等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控大豆“症青”。

  五、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大良种联合攻关行动

  依托种业振兴行动,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业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集聚国内外种业领域高水平人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建设高水平育种专业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基因、新品种联合攻关,加快水稻、油菜、大豆、玉米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鉴定,挖掘优异基因和种质,培育筛选推广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品种。

  1.培育高产优质绿色水稻品种。创制突破性杂交水稻亲本,培育绿色优质超高产品种,产量比现有主推品种增产5%以上。攻克再生能力与高产、优质、多抗协同改良技术瓶颈,培育再生稻专用品种,比现有品种增产8%以上。以中度镉污染土壤为重点,培育镉低积累特性优良品种,稻米镉含量低于0.2mg/kg,比对照增产3%以上。培育功能型专用品种,营养功能型杂交早稻品种具有一种以上营养或功能强化性状且含量比对照增加10倍以上,特早熟杂交早、晚稻品种生育期比对照短5~8天。研究父母本混播制种等关键技术,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制种产量提高2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2.培育“三高两低”油菜品种。围绕高产、高含油、高抗性和低芥酸、低硫苷育种目标,推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加快开展产量、含油量、抗性、适机等复杂性状的遗传改良,培育含油量和产量显著提升,兼具抗菌核病、抗根肿病、抗倒、耐密植、耐渍、抗裂角、成熟度一致等特性的强优势新品种以及短生育期品种20个以上,产量(或产油量)比现有主推品种增产3%。

  3.培育耐密高产玉米品种。加快全基因组育种创新应用,开展优异资源引进精准鉴定、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优异新种质创制及突破性高产绿色高效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任务实施,培育耐瘠、耐旱、耐密、高产、宜机收饲料玉米和优质鲜食、青贮玉米新品种30个以上,以及适合复合种植的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10个以上。

  4.培育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针对我省多类型种植模式对品种的需求,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推进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建设,培育高油、高蛋白、高产、耐密、耐荫、宜机大豆品种以及适合间套作的耐荫抗倒大豆品种15个以上。

  (二)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保护行动

  紧紧围绕粮油产能提升,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相结合,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管护利用等建设,加快健全农田灌溉排水设施体系,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结合我省各区域耕地质量、耕作制度、生态环境、生产条件,采取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农田智慧施肥、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构建肥沃耕作层,夯实单产提升基础。202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47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43万亩。

  1.平源河网区。以“规模化、智能化”为导向,整体推进田块整治,实施“小田改大田”,对田块进一步归整,力争田块平整度达90%以上。提升地力和农业机械化率,新建和提质改造路、沟、渠、泵站等工程,因地制宜新建、修复农田防护林工程,示范推广数字农田、智慧农业,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良田配良法、粮食稳增产。

  2.丘岗冲垅区。以“宜机化、标准化”为导向,合理划分归并田块,去高补低、调整田型、修筑田埂,力争田块归并度达70%以上。通过土壤深翻深耕、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酸性土壤改良、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加快提升地力。新建和改造用于农田灌溉的小型水源工程,加强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配套等工程建设,满足农田灌溉要求。持续新建和提质改造机耕路与生产路,完善田间交通路网,满足农机下田作业要求。

  3.丘陵山地区。以“生态化、田园化”为导向,实施田块整治工程,底部田块以小规格格田或方田为主,上部田块以梯田为主,沿边修建田坎和拦水沟渠。增加土层厚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适时开展因缺补缺,提升地力条件。建设用于农田灌溉的小型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提高灌溉防洪排涝能力。改造田间机耕路和生产路,方便农用机械通行,满足小型农机宜机化要求。

  (三)实施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行动

  推广应用激光(卫星)平地、深松深耕技术与装备、分类推广适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多功能型、适宜水田作业的履带式、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微小型等耕整机械,切实提高耕整地质量。加快玉米(大豆)指夹式、气吸式高性能播种机升级换代,双季稻产区加快推广水稻毯苗(钵苗)集中育供秧服务与机插机抛、油菜高密度旋耕直播、飞机撒播、机械化育苗和移栽技术,切实提高播种(栽插)质量。发展丘陵山区轻简型收获,重点推动稻油兼用高效低损联合收割、再生稻低碾压专用收获、油菜专用高效低损分段收割、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收获等机械,提高收获质量,降低机收损失。加快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绿色烘干设施装备。到2025年,全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3%以上,其中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6%以上,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74%以上。

  1.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围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水肥一体化、高效植保等节能减排技术,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和农机农艺整合研究,抓紧水稻育插秧、油菜移栽、玉米收获、大豆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快研发丘陵山区机具和设施农业设备设施,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开展农机作业规范、农艺技术标准和机艺融合模式研究推广,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推广一批绿色高效、农艺农机结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水稻、旱杂粮生产新技术新模式。

  2.加快补齐农机应用短板。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和“一大一小”先导区建设,重点攻克南方黏土油菜移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关键机具和技术,建设一批粮油产业机械化生产先导区(示范园)。大力推进水稻机插机抛,支持水稻生产重点县开展机插机抛作业补贴。创建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每年创建5个以上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持续开展机收减损,降低生产关键环节损耗。

  3.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实施现代农机合作社提质升级行动,紧盯农机维修难、维修贵问题,支持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采用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在农机服务的基础上,向农资统购、新装备新技术示范、信息咨询、培训指导等“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支持农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建立机具共享的生产联合体,拓展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实体化经营。落实农业作业服务增值税和免收跨区作业车辆通行费等优惠政策,全省农机合作社达7500家以上。

  (四)实施绿色高效示范创建行动依托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示范,在主产区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集中开展品种对比筛选、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服务等活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组织开展高产竞赛,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国有农场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推介一批新品种、集成一批新模式、挖掘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加强主推技术展示示范,加快熟化优化的高产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每年省级创建以双季稻为主的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18个左右、再生稻高产攻关示范片6个左右、油菜生产万亩示范片10个左右,以及稻稻油、稻再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经济作物间套作模式示范片50个左右,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1.创建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2000亩,双季平均亩产不低于1100公斤;示范应用区面积不少于1万亩,双季亩产不低于1050公斤。重点推行“五统一、一利用”技术,统一优良品种,推广高产、优质、绿色、适合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100%;统一机插机抛,因地制宜推广高效新型实用机械,推进机械化生产全程高质量发展,机插机抛率100%;统一机械深施肥,推广机械深施肥技术,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00%;统一绿色防控,推行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协同应用模式,实现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全覆盖;统一物化技术,推广以“促生长发育、促早熟、促谷粒饱满、防早衰、防寒露风、防控病虫害”为目标的稳产增产物化技术,辐射带动全域均衡增产;充分利用田埂种植大豆,提高大豆产能。

  2.创建种植新模式应用示范片。聚焦重点区域,创办一批由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的新模式应用示范片。选择适合茬口搭配、复合种植、机械收获等高产优质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示范推广一批熟化、本地化种植新模式。“稻再油”示范片面积不少于1000亩,水稻头季亩产600公斤、再生季亩产250公斤、油菜亩产140公斤以上。“稻稻油”示范片面积不少于1000亩,双季水稻亩产900公斤、油菜亩产130公斤以上。“复合种植”示范片面积不少于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大豆亩产不低于110公斤,经济作物间套作模式确保经济作物基本不减产、大豆亩产不低于80公斤。示范片每亩耕地年均增收500元以上。

  3.创建再生稻高产攻关示范片。坚持不冲击双季稻、不冲击油菜生产原则,以水源较充足、温光资源相对丰富的一季稻区为重点,选择再生季增产潜力大且年际间稳定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一批不同生育期、不同生态条件的再生稻品种,推行再生稻生产机种、机管、机收全程机械化,加强专用品种应用、栽培措施配套、全环节绿色高产技术集成,融合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创新完善再生稻栽培技术体系,打造一批再生季亩产超过400公斤的百亩示范田。到2030年,示范区实现“双季吨粮”,全省再生季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以上。

  4.创建大豆、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选择代表性强、规模连片、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3个大豆生产重点县和2个玉米生产重点县,集成“土、种、肥、水、药、机”等生产要素,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肥节药、立体复合种养等绿色高效技术,由点到线及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县推进,创建单产提升典型样板,力争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

  (五)实施种植模式创新优化行动

  以稻油轮作和宜机化为目标推进耕地整治,以合理茬口衔接为目标完善稻油育秧(苗)移栽配套技术和设施,以适应水旱轮作为目标完善排灌技术和设施。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提高复种指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用地与养地作物、水稻与旱地作物合理轮作和倒茬,解决大豆重迎茬、玉米重用轻养等制约单产提升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发展间作套种,稳步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提高关键技术环节到位率,提升间套作单产水平。

  1.水稻。在湘北洞庭湖双季稻核心产区,平湖双季稻区推广“早专晚优”双季稻生产,丘陵盆地重点发展稻油轮作,集成推广早中熟品种选配、茬口衔接、耕作培肥、地力提升、抗逆调控等配套生产技术。在湘中湘南双季稻和单季稻并重区,传统双季稻优势区重点推广双季稻生产,一季稻区发展稻油轮作,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生产,推广中熟品种选配、茬口衔接、冬作培肥、土壤治理以及机插、机抛为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构建一年二熟或三熟制度。在大湘西中稻生产区域,开展高产优质单季水稻生产,合理推广再生稻,建立稻田生态种养功能区,推广中晚熟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稻油轮作。

  2.油菜。在湘北洞庭湖产区,抓好“一季稻+油菜”、“一季稻+再生稻+油菜”、“旱地滩涂或棉田+油菜”生产,注重农机农技融合、技术装备升级的创新集成与应用,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在湘中湘南产区,主推稻油轮作,适度发展“稻稻油”和“稻再油”模式,提高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在大湘西地区,抓好“一季稻+油菜”和旱地油菜生产,开展适宜山地的小型农机具示范推广,加强田间病虫草害防治和极端气候应对,挖掘农旅融合、生态观光、肥用饲用等多种功能。

  3.玉米。在湘西山地春玉米主产区,集成应用保护性耕作、合理密植、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春玉米带状间作春大豆、春玉米带状套作夏大豆、玉米大豆间作混合青贮、玉米马铃薯间套种等模式。在湘中湘南丘陵春秋玉米产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烤烟–鲜食玉米模式,集成应用单粒精播、合理密植、种肥同播、缓控肥施用等关键技术。在湘北洞庭湖平丘春夏玉米产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饲用玉米和优质高产鲜食玉米,稳步推进油菜–夏玉米种植模式,集成应用精量播种、增施有机肥、玉米宽窄行、病虫害绿色防控、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

  4.大豆。在湘北洞庭湖春夏大豆主产区,推广春玉米带状间作春大豆、夏玉米带状间作夏大豆、早熟夏大豆+油菜等模式,集成应用合理密植、精量播种、低损机收等关键技术。在湘中湘南春夏大豆产区,构建大豆与油菜、玉米、红薯两熟轮作模式,适度扩大春玉米带状间作春大豆、幼龄果茶林园间作大豆、早熟春大豆+晚稻种植面积。在湘西春夏大豆产区,构建幼龄果茶林园间作大豆、春玉米带状套作夏大豆、烤烟套作夏大豆、春大豆+蔬菜等种植模式。

  (六)实施产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支持主产区培育一批发展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提高粮食油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引导粮油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带动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支持大型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展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技术集成入场入社活动,为粮油类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增产方案。支持服务主体围绕粮油作物生产的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收获等关键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

  1.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以“六大强农”行动为引领,梯度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深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鼓励家庭农场、返乡下乡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双创带头人创办农业企业。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参股农业企业,建立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推行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抱团发展。引导和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全省30亩以上规模经营流转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

  2.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多层次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导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施统配、农机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代育秧、代耕整、代抛插等“十代”托管服务模式,提高粮油生产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涵盖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绿色防控、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的区域性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突出抓好粮油生产大县社会化服务。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重要抓手,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到2025年,培育集中育秧、绿色防控、农机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组织4.6万个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主要领导亲自抓,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动真格、出实招,推进重点任务落细落地。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粮食油料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面积保持稳定。省级成立工作推进小组,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分管负责同志协助,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各市县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格局。

  (二)强化专家领衔。每类作物明确1名专家领衔,负责研究提出行业发展、科技攻关、技术集成等方面的全局性、战略性目标任务,明确作物单产提升的主攻方向。依托各作物专家指导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组建专家团队,实行全过程、全环节联合攻关指导。构建相关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全面梳理单产提升的短板弱项,分区域分品种形成问题清单,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梳理集成攻关,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三)强化协同推进。将单产提升作为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坚持大协作、大联合、大攻关,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要素整合,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各环节同向发力,形成推动单产提升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全省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机装备、防灾减灾、信息化等各方面科研团队和专家力量,既开展单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又集成配套高产技术模式,加快解决制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提升的“卡脖子”问题。

  (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存量资金,统筹使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与粮油生产直接相关的项目资金,将促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主要任务作为资金重点支持内容,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尽快见效。争取增量资金,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对接,研究提出支持单产提升的政策、项目,重点推广一批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示范带动大范围均衡增产。

  (五)强化指导服务。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作用,组织专家开展前瞻性技术试验示范,明确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加快技术熟化和本地化,破解粮油生产技术瓶颈。组建科技小分队,建立“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做好技术培训,做到专家直接入户、技术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组织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生产全过程指导,切实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问题。

  (六)强化考核评价。将单产提升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对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提升行动中成效显著的市县,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专家和种粮主体等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在安排年度相关项目资金时,对单产提升明显的市县给予适当倾斜支持。

  (七)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手机、移动平台等新媒体,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粮食油料单产提升行动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在关键农时季节和重大活动时,邀请主流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


  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