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认证指南

有机资讯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 11:31:28

  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耕地质量跃升,资源高效利用,绿色食品供给丰富,质量安全稳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强化市场创新与政策支持,需要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更需行业人践行。对有机行业而言,这是发展机遇,应发挥我们在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上的优势,为农业绿色、有机发展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未来。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比10年前提高0.35个等级。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比10年前提高0.0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相比10年前均大幅提升。同时,绿色产品供给水平有效提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稳定在97%以上。

  把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向深入: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还不够牢固,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把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尊重农业绿色发展规律。推进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种粮畜牧必然产生秸秆粪便等副产品,针对农业副产品,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找到合理利用出路,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此外,农业绿色发展包括“去污、提质、增效”3个方面,去污就是实现生产生活过程的清洁化,提质就是实现生产绿色化和产品优质化,增效就是逐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各地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既不能“开倒车”,也不能搞“一刀切”。

  二是创新市场化手段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过程将带来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减排红利,农产品品质提升的质量红利,农村环境改善的生态红利。要挖掘农业农村多元价值,通过生态补偿,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手段,将红利变成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要加快先行先试,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见效,为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新路。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部门协同,特别是加强农业农村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会商联动,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更加体现绿色导向。综合应用补贴、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等手段,引导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秸秆综合利用等行为挂钩。持续强化政策保障,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总结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经验,在更大范围复制和推广先进模式、创新举措。

  四是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巩固拓展已有成效,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投入品管理要更加注重科学、精准管理,实现从减总量向优结构转变。废弃物利用方面要更加注重高效、清洁利用,避免出现二次污染或次生问题。抓住生态循环“牛鼻子”,推广种养循环模式,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强链、补链、延链。推行绿色技术发展复合种养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内部自循环,以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畅通种养产业间循环,通过延长农业副产品利用链条等实现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三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