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县域经济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产业和实体为突破口,不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主要做法如下。
一、立足传统产业,稳住基本盘
醴陵陶瓷,产业体系全、产业链条长、产值规模大、出口比例高、从业人员多,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全力创建国家级陶瓷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打造以陶瓷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世界电瓷之都”和炻瓷、陶瓷酒瓶、陶瓷装备等特色小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新品研发,打造国内陶瓷新高地。二是打造瓷旅融合发展新标杆。深度推进“陶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申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发陶瓷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长株潭都市圈、湘赣边乡村生态旅游首选地。
醴陵烟花,产业文化厚、产业品种多、产业利润高,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攻技术,做好企业转型升级。醴陵市发挥技术优势,与44家企业签订检测检验与技术服务协议,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能力。同时,优化企业服务,开展产品质量提升、防静电技术指导、安全实验室培训服务活动,培训100余人次。二是抓机遇,做大市场占有份额。2024年上半年,举办第五届中国烟花爆竹博览会、醴陵烟花爆竹“贵州行”、“烟花绿色发展论坛”、“烟花鞭炮出口产销对接会”等17项活动,为花炮和文旅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二、紧盯改革创新,构建新引擎
一是积极开展企业培育。上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嘉诚陶瓷等4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第六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华鑫电瓷入围省新材料中试平台。二是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新增恒凯通等智能制造企业9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38条、智能工位238个,旗滨玻璃入围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恒茂高科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省“智赋万企”典型应用场景,组织醴陵窑顺利通过工信部工业遗产现场核查,进一步推动了陶瓷产业传承发展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三、聚焦新兴产业,打造增长极
1.全员招商,成绩显著。围绕6大产业链,组建10个招商工作组,瞄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等机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锚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推动项目、资金回归。
2.文旅融合,释放活力。聚焦“千年瓷都 天下醴陵”文旅品牌建设,助力醴陵市博物馆成功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发行“五彩醴陵 等你打卡”通关文牒;策划推出2024年“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有古建”主题相关线路;设计定稿醴陵美食门店Logo和来醴陵捡瓷器门店Logo,彰显醴陵小炒与捡瓷新文化。
3.农业特色,提质增效。紧紧围绕抓特色、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的目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组织8家符合条件的规模农业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新增家庭农场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推动品牌建设做深做实,抓好农业产业“绿色有机地标”工作,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围绕“端稳端牢中国粮 做优做香湖南饭”,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本地湘菜产业,召开醴陵菜名厨、名店评选活动推进会,推动农业品牌和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申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工作,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