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信息

有机资讯 | 金发忠: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4日 11:55:15

加快推进农业品牌

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农业品牌化发展,是推动农业品种培优和品质提升的源动力

  从农产品生产供给端,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保多样、保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保的是产品绿色优质、品种品类多样。无论是产品追求绿色优质,还是品种品类突出多样,在品种研究时树立品牌意识、产品研发时树立品牌意识,便可真正实现育成一个品种、推广一个品种、构建一个产品品牌、做强一个主导产业,更能实现研发一个新产品、辐射带动一批好企业、激活一地新经济、致富一方老百姓、福祉广大公众好健康。事实证明,通过培树和发展品牌,可以切切实实推进农业品种培优,促进农业品质提升。

  (二)农业品牌化发展,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品牌的内涵是高品质,外延是诚实守信。追求产品高品质,实现行为诚实守信,最为有效通行的推进措施就是实施标准化的生产、全程受控的质量管理。农产品通过品牌培树,可以更好促进品牌的参与各方严格按照品牌的定位和品级要求,齐心合力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从生产源头保证品质、维护品牌公信力和实现品牌溢价,真正达到通过品牌培树促进品牌各方自觉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

  (三)农业品牌化发展,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高质高效的重要渠道

  品牌是生产与消费的公共识别载体,是物流加工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众消费便捷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和现代商超新零售选购农产品已成为基本趋势,公众首选的考量因素是产品品牌和对生产经营主体品牌认知的亲和好感。大量的实践表明,通过农产品品牌培树宣展和公众识别推崇,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通过产加销实现提质增效,进而实现优质优价、高质高效。

  (四)农业品牌化发展,是推进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和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实现路径

  我国山青水秀,各地地理自然资源环境各不相同,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明铸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产业和独特品质风味的“土特产”。大量的实践表明,通过因地制宜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品牌培树宣展,可以快速培育出以知名产品为引领的地域优势特色产业,进而全方位展示独具市场优势和需求的“土特产”,激活本土自然资源和农耕文化。


农业品牌化发展的

坚实基础和众多亮点成果

  (一)绿色有机地标为主体的认证登记,为农业品牌化发展发挥了先导引领带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相继启动了以品牌培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公众健康为主攻目标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农耕农品品牌培育和认定登录宣展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品牌持证生产经营主体31937家、获证产品67807个;经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农产品品牌持证生产经营主体1406家、获证有机产品4831个;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官方登记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3510个;新登录认定的独具农耕属性的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品牌产品892个。以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为主体的农业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已全面建立并持续拓展创新,倍受各方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

  (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建设,为农业品牌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供给能力

  最近一些年,很多地方政府依托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技术机构及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力量,围绕农产品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地域品牌化发展,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市县、园区)。据统计,全国已分3批建设全国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地级市2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389个;已规划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91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57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4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核心基地2428个;全国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高效试点22个,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重点市(县、区)4个。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为地域农业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常态化供给能力保障。

  (三)产销对接为主题的博览展览,为农业品牌培树宣展创建了常态化的拓展平台

  在1994年,原农业部便启动创设了中国农业博览会,按年度宣传展示全国各地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和特色优势产业,并对优秀的参展产品授予博览会金、银、铜奖。从2003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农业博览会调整为以绿色优质农产品交易为主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方位展示展销年度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同时从1994年开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会同相关单位,按照年度也启动了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全方位宣传展示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年度进展成果。据了解,每年全国各地也都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组织不同类别形式的农产品博览展览、产销对接活动,从不同层面、多角度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培树。

  (四)优中选优的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和知名县域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宣展,为农业品牌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树立了标杆

  在各地区、部门和各相关方面推动农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培育宣展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已正式启动中国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已陆续规划3批,共有226个产品纳入中国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23年10月探索启动了以县域农产品品牌宣展与产销对接为指引的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全国已有328个县域知名农产品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范围。全国范围内形式多样的农业精品品牌培育宣展计划和跟进措施,极大促进了农业品牌化发展和农业品牌的高质量提档升级。

  (五)特色彰显的地域公用品牌创意设计宣展,为农业品牌的个性化发展树立了新典范

  最近几年各地方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公益投资等机构,围绕当地农业、农产品、农业企业品牌培树,做了大量探索性、开创性工作,并卓有成效,倍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浙江省丽水市在全国首开“丽水山耕”农业和农产品地域公用品牌创意设计、培树宣展和推广保护,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启动了“福优农品”名录征集工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启动了“豫农优品”认定工作,山东省安丘市启动了“安丘农品”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创意设计与宣展推广,黑龙江省启动了以绿色发展、黑土特质为核心的“黑土优品”培育认定,甘肃省启动了以甘肃独特品质为亮点的“甘味”农品培育认定,深圳市启动了以产销对接为导向的“圳”品认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启动了以农产品及食品为主体的优质“正”印认证。

  (六)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商标字号广告的创意推广,为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近一些年,随着农产品市场化进程加快和物流加工消费迭代升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越来越浓烈。纵观线上线下农产品,绝大多数生产经营主体都已注册有商标,配有包装,印有标志,有广告醒语。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市场意识的建立、品牌意识的增强和独享知识产权的觉醒,为农业品牌培树和品牌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农产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