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孤勇者,而是一群人在用心做绿色食品。”又是一个收获季!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早稻取得丰收,种植的大米已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金黄的稻谷和银白的米堆垒成一座座“金山银山”,公司负责人朱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朱霞(中)介绍早稻丰收情况
投笔从农,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农业成为致富源
朱霞,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生在农家,长在农村,学在农校,干在农业。
2017年,朱霞辞去教师工作,丢掉粉笔拎起锄头,返乡后从父亲手中接手嘉穗农业,决心在衡阳县台九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带领家乡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尽管生于农长于农,对种田并不陌生,但要实打实地干起来,这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农业小白朱霞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朱霞决定从零学起:流转村民土地,大规模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积极学习水稻机械化插(抛)秧技术,慢慢引进智能育秧大棚、插秧机、旋耕机、烘干机等现代化农业设备。通过一步一步慢慢摸索,朱霞的“田园梦”逐渐步入正轨,尽快为乡亲们实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的愿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在朱霞的带领下,公司慢慢壮大起来,拥有了一支70多人的专业务农队伍,其中一半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这让她感到欣慰,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农业事业增加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朱霞希望能呼吁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逐梦田野,为农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农业成为致富源。
至今,嘉穗农业成立已逾十载,为了更好地宣传绿色农业,公司给高校提供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吸引许多学生前来学习,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课程感受到农业的魅力。此外,公司有效推动了当地乡亲们收入的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路走来,从刚入行时农业小白到“新农人”,朱霞也有过无数磕磕碰碰,但凭借着对农业的一腔热血和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决心,她取得了诸多显著的成果:2020年,她被推选为台源镇台九村村委会主任;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把我当一个乡下亲戚吧,我给你们种好粮吃”
万事农为首,粮为天下先。
“农业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朱霞说道,从爷爷到父亲再到自己,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农业的重担在一代一代顺利交接。
记忆同样也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奶奶做的无添加绿色食品从小就让朱霞印象深刻,她是吃奶奶种的米和菜长大的,也是她坚定从事绿色食品事业的最初动力。“说句实话,我就像值得依赖的亲戚一样给大家种粮吃,做绿色食品的初衷是想成为一个大家信任的‘乡下亲戚’,给大家种粮食,使粮食从地里到餐桌整个过程变得健康安全,让大家吃得安心、吃得放心。”这也是她作为一名农民感到幸福感倍增的事情。
朱霞查看稻苗的生长情况
从“与虫斗、与天斗”到现代绿色种植,朱霞的整个种植过程是绿色的,很少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她采用了如“翻耕深水灭蛹、抗性品种、水稻种子处理、生态调控、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生物防治、杀虫灯诱杀成虫、稻鸭共育控虫、科学用药”绿色生产技术等。
在深入探索农业的过程中,朱霞意识到每块土地的农业情况往往都存在着差异,利用从父辈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和专业技术人员点对点的指导,她一次次地向省农科院、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专家等请教,汲取宝贵经验,真真正正地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多种粮,种好粮”一直是朱霞所秉持的理念。“把湖南大米的名气打出去,品牌树立起来,让绿色生态的湖南大米畅销大江南北。”朱霞说道。
这些年,很多人把朱霞说成土豪。她以前觉得“土豪”是个贬义词,但现在,对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解读。“土”代表的是纯正和地道,只有乡里自然生长的鸡和猪才能称之为土鸡、土猪,只有使用有机肥种植的蔬菜瓜果,才能称之为土菜;而“豪”代表的是豪爽和豪情,只有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才能感受到淳朴和豪爽,只有扎根乡土,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才能激发“山乡巨变”的万丈豪情。
探出乡村振兴“智慧路”,种下农业现代化的“科技田”
机器轰鸣,干劲十足。嘉穗农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水稻加工,朱霞向我们热情地介绍各种农机的作用,她笑道“十几万的车买起来犹犹豫豫,几十万的农机买起来眼都不眨。”
朱霞驾驶农机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作为“新农人”,朱霞深知农机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朱霞引进了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用于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对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插秧、施肥、除草、收割等作业时间,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同时,为了确保农机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朱霞还组织了农机操作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乡亲们讲解农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带动大家共同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为乡亲种好地卖好粮,探出更多的“智慧路”,耕种“科技田”。
一川明月稻花香,朱霞绿景镇韶年。朱霞从小就喜欢风吹稻浪的美景,感受五谷丰登的喜悦。“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种田的时候也能够更轻松,能够把这个事情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我们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更好的中国粮。”这是作为乡村建设“顶梁柱”、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农人”朱霞的诗和远方。
来源: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红网